有人说俯身是一种懦弱,是一种屈服,身为教师的我,从教十年了,我却越来越发现“俯身”对于教师的意义。它是教师面对学生摆脱“师道尊严”的最好方式,这一段时间以来,我忽然特别喜欢走下讲台讲课,讲课时在同学们中间,看看他们书写的情况,或自习时间时与学生低声耳语几句,或是鼓励,或是指正,真正的发现学生在做什么;学生在想什么?这比站在讲台上讲几遍,重复几句都重要的多,不时有一种想去掉讲台的冲动。
心里想,也许这样俯下身来,方会达到所谓的教学相长的效果。我们平时总抱怨学生不学,不听讲,熟不知,你可曾走到学生中间,俯下身来听听他们的心声,观察一下学生的一言一行,或许你的一个眼神,一句轻微的赞语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,让他们走进学习境界,感受文学知识的魅力。
由此我想到传统的程式化教学与新时期学校所倡导的课程改革。她让人再思考、在反思,再换位,与学生进度同步,比同学们感知超前,从而达到启发在前,诱导在中,鼓励在后的新型课堂思维模式。从做做题中演绎,在短文中徜徉,在课后思考,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?都需要我们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,感知学生在思考什么?没有调查理解,谈何课改,语文是什么?是培养学生一种长久的观察力、思考力,然后逐步走向场所欲言的表达力,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,也是我教语文的宗旨,而要达到这些就需要我们俯下身来思考、践行。
当我们俯下身来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新潮作家韩寒一样的思考力,有着80后作家郭敬明一样的非凡运作力,也有着核弹专家林俊德的长久坚持力,我们的学生并不差,只是缺少发现、指引和恰当的鼓励。
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,它赋予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那一个任务,更重要的是“育人”,“传道、受益、解惑”“惑”的内涵有很多,学生知识之惑,心理之惑,而这些惑单靠讲台上的滔滔不绝是根本解决不了的,需要我们俯身来倾听和观察学生的心声,我们不是圣人,不需要学生虔诚的仰慕、我们不是皇帝,不需要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的隐秘。我们是教师,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,传道的过程是辛苦的,是艰辛的,需要我们俯身去奉献。
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说过:“俯首敢为孺子牛”。也许我们谈的俯身从教就是一种“俯首敢为孺子牛”的精神体现吧!(贾美平)